2752 余友涵 我们的历史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752 余友涵 我们的历史 / 布面油画
作者 :
余友涵
访问量 :
2045
创作年代 :
1998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192×152cm
估 价 :
3800000 - 5800000
成 交 价 :
3795000
著录 :
出版:《中国制造》,Galerie Enrico Navarra,Paris,2002年,P199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展览:中国制造,Galerie Enrico Navarra,,法国巴黎,2002年余友涵1943年出生于上海,与同时代的李山和王广义一样,是九十年代“政治波普”艺术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在上世纪中国“85美术新潮”和90年代“政治波普”等艺术演进中,他扮演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先锋角色。同时,他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抽象画艺术家之一,他一系列的抽象“圆”,和以毛泽东为主题的色彩明艳、花朵鲜簇的绘画,对绘画风格的迭代起到了推动作用。余友涵:我的画是历史画,是些零星的记忆在近来的采访中,余友涵强调自己画的并不是政治波普艺术,而是历史画,是些零星的历史记忆。但就当时的社会情境,以及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题材,尤其是毛泽东系列画像来说,余友涵早期的绘画依然是归为政治波普较为准确。余友涵的作品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毛泽东像为代表的政治性主题创作;2,以“圆”为代表的抽象绘画系列;3,介于前两者之间的符号并置性作品,典型的是《啊,我们》系列。“文革”的亲身经历使余友涵养成了纵观历史的思维方式,他开始从80年代末开始用特殊方式表现毛泽东像。他笔下的毛泽东形象大多选自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十分熟悉的毛泽东照片形象,余友涵将个人理解和情绪加入其中,并且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并置于画面之上,造成荒诞悬空的空间感。在余友涵这里,挥手的毛泽东只是一个装饰性的图案,是一个图式化的符号:他有时是领导人,有时进步,有时保守。与王广义等人的宏大叙事来源不同,余友涵的政治波普产生于一种个人情绪和对历史的个人看法。他借鉴了农民的民间版画,还有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宣传画,还有美国安迪•沃霍尔和英国汉密尔顿波普的影子,形成一个大杂烩的影响脉络。对于毛泽东形象的表达,王广义试图不断地“修正”,而余友涵则更加随意,社会的宏大体系是纳归于艺术家个人情绪和叙事之中的。余友涵从80年代就开始了抽象画的创作,密密麻麻、无穷无尽的点被加入基本的圆形之内,显得随意自由、酣畅淋漓。这些笔触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将东方哲学精神与西方的抽象理性精神融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余友涵喜欢从杂志报刊上收集照片,各色人等的脸孔,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地画在画面上,用油画表现出拼贴的效果。余友涵说“我在思考中国人的一条线,就像有人讲的‘中国民族的DNA’。为什么秦汉时我们的阳刚气很足,到后来怎么越来越萎缩了。我心中有些伤感,所以画面颜色不是灰的黑的,就是咖啡的,像烂泥一样。好像我们的民族、人民,衰败成一堆垃圾、一堆泥土了,但是偶尔里面也有生动的发光的东西。这就是《啊,我们》基本的方向。”《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件作品,余友涵在画面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忽近忽远,处于画面中心的两个比较显眼的形象,如同鬼魅一般狰狞诡异,远看像是历史佛堂中的宗教雕塑形象,近看则带有几分日常生活人群的影子。围绕着这周围的形象则残缺不全,只有头部和某些说不出名称的形状“漂浮”在画面中,气氛压抑甚至几分惊悚。这便是余友涵对现实生活感受的视觉传达,也是对即将逝去的记忆的封存和展示。这些零星的记忆真正是零星的、残缺的、无法修复的。余友涵说他的艺术不是漫画,而是表现零星记忆的历史画。作为政治波普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余友涵却始终可以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试图在作品中进行去政治化的努力,这与其他以批判反讽意味为重的波普艺术家拉开了“距离”;而正是这个“距离”成就了他作品的独特性。与批判相比,余友涵更多地是在作品中进行思考,这里面的人心、人性,都值得探究。
专场名称 :
从十倒数:张颂仁先生重要私人收藏
拍卖日期 :
2016-12-06 14:0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