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杨岘 缶庐润目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1926 杨岘 缶庐润目 / 纸本 镜心
作者 :
杨岘
访问量 :
2654
创作年代 :
1890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33×142cm
估 价 :
400000 - 500000
成 交 价 :
著录 :
款识 :
庚寅夏六月,藐翁署。
钤印 :
归安杨显章、显亭长
备注 :
释文:石章,每字六角,极大极小字不应,劣石不应。书斋扁,四元,过大者不应。横直幅整张,四尺三元,五六尺四元,八尺五元。条幅,视整张减半,琴条,一元;楹,四尺二元,五六尺二元五角,八尺三元,过八尺另议。纨折扇,一元,祗作篆书,分隶不应;行书与篆同,润画亦如之。纸四尺者,字以三行为度,五六八尺者,或四行五行,过密不应。书画镌刻,损目伤气,缶庐主人盖病又渐苦目昏,拟拨弃而未能绝也,或议加润以距之,更立润目如左,不如约与不先惠润者,请在孙山之外。新旧两幸览焉。1909年之前他人为吴昌硕制订的书画润格如今只发现一份,这就是杨岘行书《缶庐润目》,订于庚寅(1890)夏六月,时年吴昌硕47 岁,由杨岘拟订并书,是首度发现并且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吴昌硕润例。所谓润目,也称润列,又称润笔、润格等等,是指文人为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据说起自隋朝郑译的一句戏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则润格是杨岘为吴昌硕制订的书法润格,这时的吴昌硕没有自己主张润格,除却吴昌硕此时资历尚浅这一个人原因之外,还受到当时上海画坛主流趋势的影响。因为在当时的上海画坛书画家公开主张润格并不流行。据吴昌硕之孙吴长邺编着的《我的祖父吴昌硕》后附《吴昌硕年谱简编》记载,吴昌硕1890 年开始定居上海,正是杨岘为其制订这份润格的同年。在这之前,吴昌硕多次来到上海,并结识了高邕之和任伯年等人,所以对当时上海画坛的情况是十分了解的。书中还记载吴昌硕 1903 年 60 岁时为自己制订了润格,但这份润格没有公开刊登在报刊媒体上,因此没有流传下来。《缶庐润目》是吴昌硕由安吉定居上海的第三年,其时他的篆刻与书法在上海已经颇有名气,但是上海是大码头,要在上海真正“出山”,还必须有人提携推介,推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请书画艺术界有名望的人代拟润例,这在清末民初非常流行。杨见山(杨岘字见山)是浙江湖州人,吴昌硕的同乡前辈(安吉地属湖州),不仅与吴昌硕亲近,更与吴昌硕亦师亦友;他还是咸丰五年的举人,曾经出任常州、松江知府,并且学艺皆长,在金石、碑版、考据诸多方面都有成就,而其朴茂大气的汉隶书法为艺林所推崇,在其任松江知府时更是播名沪上,由杨见山为吴昌硕拟订润例,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吴昌硕后来成为主艺沪上的艺坛领袖,彪炳史册的海派书画艺术大师,《缶庐润目》记录并且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是无以替代的重要史料。20年代后,吴昌硕成为画坛振臂一呼的领军者,也陆续为他人制订润格。在所有吴昌硕代订的润格中,1921年为齐白石制订的润格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份。根据王琪森着《大师不了情—从吴昌硕、齐白石的〈竹石双寿〉图说起》的描述,齐白石于1921 年秋来到上海,并拜望慕名已久的一代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齐白石观其书画之后欲拜其为师,吴昌硕婉言相拒,但却为齐白石书写了《齐白石润格》。润格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不仅反映了海上画派艺术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书画家在这种进程中的心理变化,艺术品变成了商品,艺术家也间接变成了商人,以前独立的两个身份开始相互依存。吴昌硕制订的润格就像一面镜子,折射了整个海派艺术商品化的进程,也折射了艺术家在这一进程中的蜕变。
专场名称 :
畅怀——古代书法夜场
拍卖日期 :
2017-06-04 21:00
拍 卖 会 :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