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6 陆俨少 女真人生活图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836 陆俨少 女真人生活图 / 纸本 镜心
作者 :
陆俨少
访问量 :
2273
创作年代 :
类 别 :
规 格 :
79.5×252.5cm
估 价 :
32000000 - 35000000
成 交 价 :
著录 :
出版:1.《91现代中国代表作家展》,第26-27页,韩国经济新闻社,1991年9月。2.《陆俨少精品选集(上卷)》,封面作品、第172-17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3.《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第284-28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4.《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156-15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款识 :
1.陆俨少、孙祖白画。 2.女真人生活图。丁酉、戊戌之交,为响应国画为政治服务,予与孙祖白兄创为是图。祖白从事画史、画论工作,两人者,搜集素材、经营位置,商酌人物服饰动态,既定,由予一人执笔,自起稿,上墨以至完成,未尝假手他人,不久,予有政治之厄,打入另册,沉沦二十余年,此图亦不知流落何所。今日重出,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感慨由之矣,此图祖白亦曾出力,故亦具名其上而不再钤章,后之览者可考览焉。庚午十月,八二叟陆俨少记。
钤印 :
陆俨少、宛若、槎溪陆俨少画 鉴藏印:虚怀斋珍藏印
备注 :
展览:1.“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陆俨少 女真人生活图LU YANSHAO LIVING SCENE OF THE JURCHEN《女真人生活图》间接反映出陆俨少绘画生涯中一段特殊的创作经历。民国时期,陆俨少随冯超然学画,主要集中于山水画领域,故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多为山水画,很少涉及人物画的创作。这在陆俨少自叙中得到证实:我的老师冯超然先生对山水、人物、花卉三者均所擅长,而我在他门下,以前只学山水。抗战胜利后,陆俨少以卖画为主要生活来源。解放后,艺术市场萎缩,画山水不能养家,陆俨少选择了能挣些稿费的连环画。1951年,他参加上海文化局举办的连环画研究班,三个月结业,被分配到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专画连环画。大约5年中,先后创作了《牛虻》、《骄傲的将军》、《黄金布拉格》、《刚果的秘密》、《钢铁的意志》、《自由之路》、《最高的奖赏》、《上游争夺战》、《青眉》等十来部连环画,涉及欧洲古典与近代题材、苏联与东欧现代题材、非州题材和中国古典题材。借助于小说和电影《牛虻》的广泛传播,连环画《牛虻》征得了很大印数——挽救了将欲倒闭的同康书局,画家本人因之免于失业。这些连环画作品,大多采用白描画法,有时略加皴擦,一个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改变自己创作领域,并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超出众人想象了。此外,50年代陆俨少也曾参加上海“新国画研究会”,创作了一些新国画和新年画,如《代耕小组》(1952)、《雪山勘探》(1953)、《读报》(1955)、《教妈妈识字》(1956)、《拾冀积肥》等。60年代,又创作了《人勤春早》(1963)、《金罗店》(1964)、《捕鱼》(约1965)、《焦裕禄》(1966)等。这些作品,描绘新生活,对新时代表达了真诚的赞美之情。它们大抵以传统勾勒填色的方法画人物,以传统山水画的方法画景物。其中《代耕小组》为新国画,《读报》为新年画,皆描绘男女老少众多人物;两画移植古代人物画的衣纹画农民,题材与风格不够协调,但人物比例适当,动态也颇生动。《读报》依年画的常例,为横方构图,描写摘棉花的农民们在田头读报学习,题:“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作品色彩淡雅,与一般红火热闹的年画不同,陆俨少把它称作“国画形式”的年画。《教妈妈识字》作于合肥,描绘农家的院子里,一个带红领巾的女孩正在教妈妈认字。院落里有溪水,水边有一棵玉米,还有大树、竹丛、瓦屋和家鸡,工写结合,是一幅描绘真实、形象自然又见笔墨功力的作品,曾被《美术》杂志作为封面发表。后来的《金罗店》、《焦裕禄》等作,也都是有景物的人物画,并有“两条道路分明甚,贫下中农觉悟高”、“烈士坟前忆英雄”一类的题词。那是一个“把旧世界打碎”、“把封、资、修清除”,请“工农民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以“英雄形象”教化广大民众的年代。艺术品的宣传性、政治性首先是特定环境的要求。我们很难说清陆俨少画这些作品的自觉程度,个人对“进步”的向往,生存的需要,时代氛围的约制和感染,都可能是创作的动因。山水画家创作人物,未必心甘情愿;但获得一定成功,他也十分高兴,作于晚年的《陆俨少自叙》,对《教妈妈认字》等作品得到好评与出版,仍流露出喜悦之情。《女真人生活图》创作时间是1957年至1958年之间,此时陆俨少已经是当时新成立的上海中国画院一名专职画师。上海中国画院的成立是源于新中国初期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而提出的。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6月25日,文化部颁发关于建立中国画院的意见和实施方案(草案)。中共上海市委随即对建立上海中国画院作了具体部署。8月成立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赖少其任主任,傅抱石、潘天寿、唐云、王个移、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为委员。9月,制定建立上海中国画院实施方案(草案),酝酿院长、副院长与院务委员名单,正式确定吸收六十九位入院画师名单。陆俨少自叙提到:解放之后,成立了中国画院,让我专心一致拿起画笔,从事国画创作,这是我艺术生命的再生,我是衷心地感谢党。我同上海六十位老画家一起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每月国家发给固定津贴,生活得到保障,可以不必依靠并非学所专长的连环画来养活自己了……画院的成立,使我们有了一个家,一个国画工作者的家。回想起这段日子,充满着愉快、幸福和希望。我与同行时常相互探讨、作画,日有所进境。《女真人生活图》为一幅大型的历史画创作,这在陆俨少的作品序列中并不多见。画作有两处题识,一位于左下方,一为右上方。左下方“陆俨少、孙祖白画”为作品当时创作完成之时所写。右上方文字“女真人生活图。丁酉戊戌之交,为响应国画为政治服务,予与孙祖白兄创为是图。祖白从事画史、画论工作,两人者,搜集素材、经营位置、商酌人物服饰、动态,既定,由予一人执笔,自起稿、上墨以至完成,未尝假手他人。不久,予有政治之厄,打入另册,沉沦二十余年,此图亦不知流落何所。今日重出,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感慨由之矣!此图祖白亦曾出力,故亦具名其上而不再钤章,后之览者可考览焉。庚午十月,八二叟陆俨少记。”为陆俨少1990年时所写,从中可以清晰了解此幅作品当时的创作过程及完成之后所遭遇的一段坎坷沉浮的历史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为政治服务,倡导集体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陆俨少与孙祖白合作绘制了此幅《女真人生活图》,故于当时完成时署款陆俨少、孙祖白画。20余年之后,即1990年,陆俨少重见此画,沧桑变幻,物是人非,其感触犹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足见此画对于画家的意义。女真,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封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至五代时,契丹人开始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彻底代替了靺鞨。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白山黑水的地理环境使他们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记述女真初兴风土情况时写道:“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大金国志》卷三十九:“(女真)冬极寒,屋高才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复以草缪塞之。”女真人是挖地穴居住,后在逐渐南迁与汉人杂居的过程中,开始在地面建立房屋定居。其形式多为以栅栏为院落,屋内有大炕 ,“坑”就是女真人的发明。”女真人在以前一直是穴居,到献祖时,迁居海古水。他们的房子是以木为栅,以木板和树皮作墙壁。仅向东南开一门,门周围塞以草以挡风寒,室内“穿土为床,炽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女真先人服饰:男子袍衫,短而左衽,圆领,四开气,窄袖紧身。妇女着左衽长衫,系丝带,腰身窄而下摆宽,成三角形。女真先人发式:《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妇人辫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金为饰。”《建炎德安守御录》“皆剃头辫发,作金人装束。”《女真人生活图》间接反映出陆俨少绘画生涯中一段特殊的创作经历。民国时期,陆俨少随冯超然学画,主要集中于山水画领域,故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多为山水画,很少涉及人物画的创作。这在陆俨少自叙中得到证实:我的老师冯超然先生对山水、人物、花卉三者均所擅长,而我在他门下,以前只学山水。抗战胜利后,陆俨少以卖画为主要生活来源。解放后,艺术市场萎缩,画山水不能养家,陆俨少选择了能挣些稿费的连环画。1951年,他参加上海文化局举办的连环画研究班,三个月结业,被分配到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专画连环画。大约5年中,先后创作了《牛虻》、《骄傲的将军》、《黄金布拉格》、《刚果的秘密》、《钢铁的意志》、《自由之路》、《最高的奖赏》、《上游争夺战》、《青眉》等十来部连环画,涉及欧洲古典与近代题材、苏联与东欧现代题材、非州题材和中国古典题材。借助于小说和电影《牛虻》的广泛传播,连环画《牛虻》征得了很大印数——挽救了将欲倒闭的同康书局,画家本人因之免于失业。这些连环画作品,大多采用白描画法,有时略加皴擦,一个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改变自己创作领域,并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超出众人想象了。此外,50年代陆俨少也曾参加上海“新国画研究会”,创作了一些新国画和新年画,如《代耕小组》(1952)、《雪山勘探》(1953)、《读报》(1955)、《教妈妈识字》(1956)、《拾冀积肥》等。60年代,又创作了《人勤春早》(1963)、《金罗店》(1964)、《捕鱼》(约1965)、《焦裕禄》(1966)等。这些作品,描绘新生活,对新时代表达了真诚的赞美之情。它们大抵以传统勾勒填色的方法画人物,以传统山水画的方法画景物。其中《代耕小组》为新国画,《读报》为新年画,皆描绘男女老少众多人物;两画移植古代人物画的衣纹画农民,题材与风格不够协调,但人物比例适当,动态也颇生动。《读报》依年画的常例,为横方构图,描写摘棉花的农民们在田头读报学习,题:“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作品色彩淡雅,与一般红火热闹的年画不同,陆俨少把它称作“国画形式”的年画。《教妈妈识字》作于合肥,描绘农家的院子里,一个带红领巾的女孩正在教妈妈认字。院落里有溪水,水边有一棵玉米,还有大树、竹丛、瓦屋和家鸡,工写结合,是一幅描绘真实、形象自然又见笔墨功力的作品,曾被《美术》杂志作为封面发表。后来的《金罗店》、《焦裕禄》等作,也都是有景物的人物画,并有“两条道路分明甚,贫下中农觉悟高”、“烈士坟前忆英雄”一类的题词。那是一个“把旧世界打碎”、“把封、资、修清除”,请“工农民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以“英雄形象”教化广大民众的年代。艺术品的宣传性、政治性首先是特定环境的要求。我们很难说清陆俨少画这些作品的自觉程度,个人对“进步”的向往,生存的需要,时代氛围的约制和感染,都可能是创作的动因。山水画家创作人物,未必心甘情愿;但获得一定成功,他也十分高兴,作于晚年的《陆俨少自叙》,对《教妈妈认字》等作品得到好评与出版,仍流露出喜悦之情。《女真人生活图》创作时间是1957年至1958年之间,此时陆俨少已经是当时新成立的上海中国画院一名专职画师。上海中国画院的成立是源于新中国初期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而提出的。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6月25日,文化部颁发关于建立中国画院的意见和实施方案(草案)。中共上海市委随即对建立上海中国画院作了具体部署。8月成立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赖少其任主任,傅抱石、潘天寿、唐云、王个移、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为委员。9月,制定建立上海中国画院实施方案(草案),酝酿院长、副院长与院务委员名单,正式确定吸收六十九位入院画师名单。陆俨少自叙提到:解放之后,成立了中国画院,让我专心一致拿起画笔,从事国画创作,这是我艺术生命的再生,我是衷心地感谢党。我同上海六十位老画家一起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每月国家发给固定津贴,生活得到保障,可以不必依靠并非学所专长的连环画来养活自己了……画院的成立,使我们有了一个家,一个国画工作者的家。回想起这段日子,充满着愉快、幸福和希望。我与同行时常相互探讨、作画,日有所进境。《女真人生活图》为一幅大型的历史画创作,这在陆俨少的作品序列中并不多见。画作有两处题识,一位于左下方,一为右上方。左下方“陆俨少、孙祖白画”为作品当时创作完成之时所写。右上方文字“女真人生活图。丁酉戊戌之交,为响应国画为政治服务,予与孙祖白兄创为是图。祖白从事画史、画论工作,两人者,搜集素材、经营位置、商酌人物服饰、动态,既定,由予一人执笔,自起稿、上墨以至完成,未尝假手他人。不久,予有政治之厄,打入另册,沉沦二十余年,此图亦不知流落何所。今日重出,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感慨由之矣!此图祖白亦曾出力,故亦具名其上而不再钤章,后之览者可考览焉。庚午十月,八二叟陆俨少记。”为陆俨少1990年时所写,从中可以清晰了解此幅作品当时的创作过程及完成之后所遭遇的一段坎坷沉浮的历史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为政治服务,倡导集体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陆俨少与孙祖白合作绘制了此幅《女真人生活图》,故于当时完成时署款陆俨少、孙祖白画。20余年之后,即1990年,陆俨少重见此画,沧桑变幻,物是人非,其感触犹如“远行客离乡日久,到家重见亲生儿女”,足见此画对于画家的意义。
专场名称 :
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
拍卖日期 :
2017-06-03 19:30
拍 卖 会 :
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