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 释迦牟尼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3183 释迦牟尼 / 黄铜鎏金 镶嵌宝石
作者 :
访问量 :
1954
创作年代 :
十三至十四世纪
类 别 :
规 格 :
高42厘米
估 价 :
3000000 - 5000000
成 交 价 :
4025000
著录 :
款识 :
钤印 :
内地 汉藏风格   元代已降,随着国家统一和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的大力推崇,佛像艺术实现了历史性的全面融合。特别是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异常频繁,藏传佛教及其艺术形式纷纷传人内地北京和江南等地,汉地文化艺术也不断地影响到高原。通过这些交流,西藏佛像艺术受到了中原艺术的明显影响,打上了中原审美和艺术手法的明显烙印。另外,由于十二世纪南亚大陆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伊斯兰民族的摧毁下纷纷消亡,只剩下尼泊尔一地继续保留和延续着旧有的传统,这样在外来艺术影响下藏传佛像艺术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以尼泊尔艺术为主的外来艺术影响的格局。   元代佛教艺术的北京风格是藏传佛教传入大都后在北京地区形成的藏式造像风格。元廷为了表示对藏传佛教的尊祟和满足京城藏传佛教发展的需求,专门在宫廷内设立“梵像提举司”负责塑造藏式佛像。当时著名的尼泊尔艺术大师阿尼哥及其门徒刘元、阿僧哥等就供职于这个机构中。阿尼哥及其门徒忠实地秉乘尼泊尔佛像艺术风格和手法,为当时的大都和寺庙塑造了大量的佛像,深得朝野上下赞赏,时人称之为“西天梵相”。   今天我们虽然不能确定阿尼哥及其门徒亲手塑造的造像制品,但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两尊由内地人布施所造的金铜佛像和北京昌平居庸关云台券洞内和券门上的浮雕佛像看,其艺术风格与特征十分清楚。它的主体风格为典型的尼泊尔样式,强调双肩及躯干的雄健之美,同时吸收了非常明显的汉地审美因素和表现手法,如造像面相比较宽平,两眼呈平直状等等。   眼前这件宝冠释迦牟尼,带有浓郁的尼泊尔风格,同时吸收了非常明显的汉地审美因素和表现手法,令人强烈的联想到此类阿尼哥风格的作品。造像头部和躯干比例协调,刚中见柔。面相比较宽平,由尼泊尔时期童子脸逐渐向汉地方形脸过渡。身体匀称,四肢、双肩和胸部强调雄健之美,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透剔的袈裟彰显无遗,体现出元代造像的时代风尚;与此相对,手指则修长、柔美、灵巧。袈裟纹样简洁,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与座前自然精美如悬瀑的衣褶相得益彰。以上来看,人物雄健的躯干不仅与居庸关及飞来峰造像风格相同,脸部轮廓与五官的处理几乎也如出一辙,从脱落的鎏金处更可见得铜质为尼泊尔工匠在内地冶炼而出的白铜,与之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造像一脉相承。整件作品鎏金亮丽,用材讲究,工艺精湛,体型高大,装藏完好,将汉藏尼艺术相融于—体,是佛教艺术走向成熟期的佳作,更是汉藏和中尼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的重要历史见证。
备注 :
专场名称 :
作意——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日期 :
2015-06-07 13:0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