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之 - 敦煌莫高窟初唐大士像
黃理剛,字賢之,別署治賢堂,一九九零年生人。職業畫士,棲居金陵,詩文並貌,畫格非俗。
关于绘画
如這樣繽紛婆娑的世界,或百花香草,或翎毛瑞獸,皆以獨特的氣質,凌駕於空間物理之上,時代賦予作者靈魂。飽覽奇石林木,洞徹風雲雷電,周遊大河山川,遊戲魚蟲花鳥,皆屬純一造化。歷代遷徙,畫風疊變,地域流派,層出不窮。
五代黃荃徐熙皆以其獨特的表現,創世之高。黃荃才高技巧,輕勾濃色,獨標高格。多寫宮苑之中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
徐熙野逸,徐氏志節高尚,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繪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典雅,尤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後經張仲,王若水至沈啓南,陳道復,文徵明,徐文長等,加以發展,定型水墨寫意花鳥畫故,繁華後世千餘年花鳥畫壇。
人物數變始自戰國,古人構線已達精微。歷經漢代蓬勃發展,線條、色彩、構圖繪畫要素已然成型,雖稚氣未脫,卻生動尤顯。至魏晉南北朝偏向成熟,以顧愷之為首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參與開創「高古游絲描」動驚一時。此外更有實踐觀念與理論創新,《畫品》《畫論》《敘畫》成熟於此,謝赫提出「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踏煞後世千餘年。又因佛教發展日益興盛,宗教人物畫佔據上風,為一時代之風氣。隋唐五代,大家頻出,閻立本,張萱、吳道子、周昉、顧閎中等,且各有建樹,風格不盡相同。兩宋後有轉折,人物畫趨向民間趣味濃郁,表現手法追求縹緲神逸。元人山水成為主流,人物衰落殘盛凋零至晚清。後因利瑪竇來華,西洋畫傳入中國,曾鯨汲取西方肖像畫法,開創波臣畫派。又有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加入,更為成熟完善,成為人物畫又一新生局面。
山水有指《容台別集·畫旨》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乾,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等。南宗則以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芾、米友仁,以至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風格尤顯,各地不同。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其後董源,巨然、李成、範寬、又有馬遠,夏圭及李唐、劉松年,又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曹當學也。董香光提此畫論,香光畫山,起於淡墨,以深墨破之,秀潤之氣,洋溢乎筆端,然非古也。文敏精擅八法,用筆神通,為之則可,後人效之,易於改救,以掩其瑕疵,則失之下矣。從唐至元宗匠山水分南分北,依次山水畫家師承演變之史實不盡符合,香光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代中葉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人稱吳門畫派。沈周作畫取法董源、巨然,氣勢雄健,沈著渾厚,善書法,能詩文。唐子畏文徵明書法、人物、花鳥、工筆、寫筆俱佳,子畏尤以仕女畫顯著於世。仇英青綠山水畫以繁富,典雅著稱,亦擅畫人物,筆力剛健,對後世影響頗大。清初山水四王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王之間亦師亦親亦友,皆受董其昌影響,畫格遠追宋元,法本黃公望,重臨摹,習古畫,輕寫生薄創造。四王山水受到清王室的大力推崇,故被尊為“正宗”。又有黃山畫派,梅清,弘仁,石濤彼間相互影響。後至“海派”形成於近代,即清末上海辟為商埠以後,文人墨客交雜寓於海上,趙之謙,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張大千、吳湖帆等畫格尤盛。“海派”即在繼承傳統繪畫技法與風格的基礎上,破格創新,既融合民族藝術之精華,又善於借鑒吸收外來的新新藝術,形成不拘一格的新型畫風,贊嘆一時,蔚蔚可觀。
所謂師古人?所謂師造化?塑造傳統美學的標準,汲取歷代諸家之長,貫以筆法水法墨法融會貫通,加以營造,取時代性情之風貌,數點數划筆筆不失古意筆筆不為情感,好存林泉之心,鍛造胸懷天下。自然落筆重處勢若泰山,落筆閒處飄若游絲。所謂翻江倒海?所謂雲上枕眠?欲睹真容面,吾將實為可觀。
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