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74 十七世纪 跋陀罗尊者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13374 十七世纪 跋陀罗尊者 / 红铜鎏金
作者 :
访问量 :
1591
创作年代 :
十七世纪
类 别 :
规 格 :
高16.5cm
估 价 :
180000 - 220000
成 交 价 :
218500
著录 :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西藏跋陀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据唐玄奘法师汉译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记载,因竭陀尊者住于朱木纳河洲上,与九百阿罗汉守护正法。此件造像面呈比丘相,宽额丰颐,双目炯炯,神态祥和。头部无须发,上身赤裸,外覆法衣,下身着裙,衣纹刻划自然写实。左手置于腹部作禅定印,右手上举托经荚,全跏趺坐,下承双层卡垫台座。此件作品头部的写实主义风格与塑造手法大刀阔斧的写意风格所形成的疏密变化与节奏,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尊者鼓起的额部,高隆的颧骨,消瘦的双颊,挺直的鼻梁,短小的下颚和明显的喉结等特征,无一不在极力表现一种与众不同,具有个性化的面部特征。但与此同时,工匠又化繁为简,以块面表现细部与整体的结构,尤其是尊者中老年消瘦的脸部,劲健有力的躯体,使造像富于生命气息,对于衣纹的表现亦是大刀阔斧,不求繁复。这一塑造手法无疑受到清初西藏地区流行的曲英嘉措式的写实风气的密切影响,但较其更趋于一种写实与写意的疏密对比风格,应近于藏东地区,可称为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
专场名称 :
作意——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日期 :
2016-06-07 17: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