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 周碧初 井冈山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816 周碧初 井冈山 / 布面油画
作者 :
周碧初
访问量 :
2531
创作年代 :
1966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82×131cm
估 价 :
1200000 - 1500000
成 交 价 :
1437500
著录 :
出版:周碧初,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周碧初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被评为“独树一帜的色彩画家”,在风景画及静物画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早在1925年即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1930年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厦门美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多次举办个展,为重要画家组织“决澜社”“默社”的代表,有“孤岛时期的灵魂”的美誉。1949年侨居印度尼西亚,曾得到总统苏加诺的接见。于1959年回国,并任教于上海美专油画系。在印尼的十年是他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画了很多近似“点彩”笔触的优美作品,在表现画面形与色的技巧上已近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周碧初先生自1959年从印尼回国之后的创作,都有着鲜明的思想倾向,闪耀着绚丽的光彩。这位飘洋过海阔别祖国十年的老画家,目睹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新的现实环境,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艺术姿态,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个人的艺术创作自主权。他曾经四上井冈山,怀着景仰的心情观望高山峻岭所蕴蓄着的雄壮博大,创作出一幅幅井冈山风景画。《井冈山》是周碧初集大成之作,描绘了井冈山山区标志性革命建筑黄洋界。黄洋界不仅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为著名的哨口,也是景色绝妙之地。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 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这件作品没有以“红高大”的领袖为创作主题,而是以标志性的革命建筑、行进的红旗队列等细节来强调时代氛围,但其重点显然是峰峦、植被和光影。全景式的观察视点,营造出一览众山小的壮阔空间感,也暗合了革命英雄主义创作所倡导的审美品格。在构图上,也十分讲究,通过之字式的盘山公路,将视线逐渐引向远处,而重叠的群山和烟岚,带有传统山水的意趣,增加了视野的开阔感。在色调上,近景的绿,往中远景的蓝过渡,既出乎意料又颇为自然,把光线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极好地表现了出来,还巧妙地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装饰特征。而远天的霞光及其在建筑上的反射,也都在色彩的细腻晕染中得到体现。特别吸引人的,是画面对植被和部分山体的描绘,通过大量同方向的点簇,显示微妙的光影变化和动感,同时使用一般性的笔触,形成丰富的对比和节奏感。这实际上近似画家在印度尼西亚期间就一直尝试的“点彩”式的技法,只不过运用得很有节制,也给画面带来了更强的感染力。《井冈山》创作于1966年,是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风景题材创作。时逢“文革”初始,虽然周碧初当时生活拮据、创作受到压制,但其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初衷不改,期间经常参加美协组织的写生作画活动。“可以说他从未停止过手中的画笔,哪怕是在‘文革’中那个对艺术家极其摧残的年代里,他还是默默地画着,以一些革命根据地的风景为题材来表现和倾诉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周碧初先生之孙女周岚),《井冈山》表明了周碧初在个人的艺术探索与时代要求之间所寻找到的某种平衡,其独特的风格化的油画语言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完成如此一幅“巨作”,不仅是为适应时代要求,更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的执着,与其一腔爱国热情,实为难得。
专场名称 :
先行者之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
拍卖日期 :
2016-12-06 14: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