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 唐蕴玉 静物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1047 唐蕴玉 静物 / 布面油画
作者 :
唐蕴玉
访问量 :
1600
创作年代 :
40年代作
类 别 :
规 格 :
43.5×55cm
估 价 :
150000 - 250000
成 交 价 :
著录 :
款识 :
背签:唐蕴玉
钤印 :
备注 :
说明: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唐蕴玉(1906-1992),江苏吴江人。最初在上海神州女学美术科学习艺术,1927年应王济远之邀赴日深造,1930年进入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正统的油画。她回国之时,正值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趋于繁盛之时,她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等校任教,并参加了重要社团“艺苑绘画研究所”。四十年代于上海大新画厅举办个展。为民国时期活跃一时的女画家之一。唐蕴玉晚年移居美国,自此便在国内画坛上音讯杳然。在中国油画的前辈中,有不少优秀的女性画家,比如蔡威廉、潘玉良、关紫兰、荣君立、孙多慈、方君璧、丘堤、范新琼、梁白波和唐蕴玉等。早在20世纪20年代,她们的名字已经出现于重要的展览和期刊之内,唐蕴玉即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艺术家,其影响所谓“与潘玉良女士相伯仲”。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日本与欧洲的双重留学背景的画家是不多见的,而唐蕴玉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艺术人生的传奇,正是基于这样的双重留学生涯。唐蕴玉在法国留学期间,正逢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欧洲攻读西洋美术(或考察和办展)。当时的欧洲美术从古典传统中脱颖而出,转向现代艺术多种潮流的风起云涌,而其中自然又以巴黎画坛为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包括欧美其他一些代表性的美术学院)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以外的另一处重要的求学方向,其学院体系和画坛风尚,影响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西洋画教育的主要“摇篮”之一。在唐蕴玉留学法国期间,其作品曾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杜而利沙龙。这方面的记录,同样惨照郑揆一先生的回忆。我们也知道,在中国现代画坛上确有“日本派”以外的“欧洲派”的出现,其主要的缘于一批留法及欧美其他国家学成回归的画家。其中一是以18世纪后欧洲学院派的古典学院画风为典范,并力主以此在国内画坛推广和发扬,以徐悲鸿、李毅士和颜文樑等为代表;二是20世纪以法国为中心而兴起的印象派之后的诸种现代派画流派为楷模,并实施对沉闷的国内画坛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以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琴、王济远、潘玉良等为代表。前者突出的风格特征以自然为师法之本,着重写实主义油画形式的表现能力和技法;而后者则接受和推崇本世纪法国画坛的后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唐蕴玉自然属于后者,但是其与其列之中的各位大家,同样保持着风格上距离。应该说,唐蕴玉在欧洲的近8年的经历,并没有像其他留欧的中国画家那样,具有强烈艺术使命感和活跃的艺术参与性,她基本上是以一个传统女性的生存方式,沉静地体验着个体自由艺术创作带来的生活情调。1938年,唐蕴玉与家人一同从法国回到香港,基本告别了长达8年左右的旅欧生活。唐蕴玉自20世纪中期逐渐在国内画坛上音讯杳然,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移居美国。与这位非凡的前辈画家共同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但是我们长期不知道她的信息。或许还有像唐蕴玉这样的被封尘已久的名家,限于历史的变迁或史料的散失,使他们依然于今日与我们保持着“陌生”的距离。但是毕竟于洋画运动的前前后后,他们造就了昔日的辉煌,给他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选择。同时命运的曲折和多变,又无形地被限定和制约了他们本应有的更好的风格深化和艺术发展。在今天重温唐蕴玉的艺术,借以怀念这位被历史“遗忘”的画家,其巾帼之笔,足以应征中国油画前辈的艺术贡献,这是无疑是我们民族文化财富的一份子,值得我们珍藏和热爱。
专场名称 :
现当代艺术
拍卖日期 :
2017-06-02 09:30
拍 卖 会 :
北京荣宝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