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 赵朴初 行书“知恩报恩”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281 赵朴初 行书“知恩报恩” / 绢本水墨 镜芯
作者 :
赵朴初
访问量 :
3893
创作年代 :
类 别 :
规 格 :
22×69cm.
估 价 :
60000 - 80000
成 交 价 :
96050
著录 :
款识 :
释文:知恩报恩。 款识:赵朴初。
钤印 :
无尽意(朱文)、赵朴初(朱文)
备注 :
作者简介: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走进中国佛学院,迎面就可看到一块醒目的校训牌,上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居士题词:知恩报恩。 佛云:“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杂阿含经》卷四七)”“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家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赵朴初不只一次、也不只在一个场合,反复强调佛教徒要知恩报恩,他在中国佛学院日8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最重要的,要问自己,学习、工作是为什么?这是关系到立志问题,关系到有什么理想的问题。你学习和工作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报父母恩?” 对于知恩报恩,赵朴初这样阐释说:“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一报父母师长恩,他们对我们有养育、教育之恩;二报众生恩;我们的生活,依靠大众多种多样的劳动,我们应以同等的劳动报答他们;三报国家恩,我们居住在国土上,享受公民一切权利,应该奉公守法。以庄严国土(美化)、利乐有情(利人)来报恩:四报三宝恩,佛教导我们诸恶莫做(有害人众的事莫做),众善奉行(有利人众的事多做),自净其意(息灭贪嗔痴烦恼),饶益有情(行菩萨道修六度)。赵朴初以为,在四恩中,以众生恩为主,报众生恩,其他三恩也报在其中了。1990年,赵朴初在福建甫田广化寺,吟诗抒情:“粒米当思大众恩。”1990年,赵朴初病危经抢救脱险,心中想到的仍是“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 赵朴初知恩报恩的思想,其源头可追溯到赵家先祖身上。其太高祖赵义楷是清嘉庆元年(1796)的状元,曾出使琉球,是一代廉 “廉洁之声,著于海外”(《清史稿》)。未中状元前,他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关心民生疾苦,曾有诗“盛时谁是贾生才”,以贾谊自比,渴望造福于民。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他,经常想到退隐山中,参禅习静,但他同时又想到“欲行耻无具,欲隐恋君恩”。对于君恩、民恩未报,始终无法放下。其妾王夫人更是感受四重恩深,在家中设置报恩堂,把“知恩报恩”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于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作为新中国的佛教领袖,赵朴初93岁的一生,肩荷如来家业,竭心尽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他高举起“人间佛教”的旗帜,使佛教首次得以把自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解决了佛教与历史时代的发展俱进的问题,赋予佛教建设祖国、促进和平的崭新内容,使佛教成了利国利民的宗教,成了新时代和平使者的化身。在这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更当努力学习赵朴初知恩报恩,报先烈之恩,报父母之恩,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更加高尚的人生境界,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不懈奋斗。
专场名称 :
书道—历代书法专场
拍卖日期 :
2015-07-29 12:00
拍 卖 会 :
中鸿信国际2015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