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3 沈周 墨牡丹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333 沈周 墨牡丹 / 纸本水墨 立轴
作者 :
沈周
访问量 :
3223
创作年代 :
类 别 :
规 格 :
135×83cm
估 价 :
2200000 - 2800000
成 交 价 :
4025000
著录 :
款识 :
款识:1.东家牡丹不论叶,西家桑柘不论花。花前把酒酹红玉,一滴谁沾桑叶緑。隔墙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阑花亦空。采桑养蚕百筐满,子子孙孙衣著暖。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此幅余为庆云僧西莲上人所作并赋牡丹,今为东邻移去囗有感又为识之。甲子三月四日。2。三月十日天半晴,庆云庵里看春行。桃娘李娘俱寂寞,鼠姑照眼真倾城。老僧却在色界住,静笑山花恼客情。靓妆倚露粉湿,醉肉隔纱红晕明。吉祥将落旧有恨,急借纸面图其生。明酒携酒正恐谢,亦怕敲门僧厌迎。弘治辛酉岁庆云庵观牡丹盛开,光辉红润不可形状,与僧索囗漫为记兴,沈周。
钤印 :
沈氏啓南(朱文)、白石翁(白文)、啓南(朱文)、石田(白文)鉴藏印:沈氏啓南(朱文)、白石翁(白文)、啓南(朱文)、石田(白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沈周第60、81、14、42方印」
备注 :
作者简介: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寓兴是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受,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唐白居易《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中就说:“然寓兴放言,缘情绮语者,亦往往有之。”“兴”是“由感情的直感而来”,只是“偶然的触发”,被比物“随感情而转动,其自身失掉了客观的固定性”。“同样的花,在欢乐的人看来是在笑,在愁苦的人看来是在哭。”看来,寓兴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画家的独特感受倾注于画,也可以使花鸟画的表现更为自由。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菊象征幽闲。其实这并没有做到寓兴,只是一种象征。薛永年先生就此做过论述:“这一段经常被引用的文字,自相矛盾地论述了两个问题。”“花鸟画的‘寓兴’,无需亲自感受,只要以一定题材对应人们一定的生存状态即可。比如,画牡丹的寓兴,在于富贵;画松竹的寓兴,在于悠闲。表面上看,似乎倡导诗一样的比拟手法,但是这种比,过于胶柱鼓瑟,不但是论说者强加给画家的,而且根本不是比拟,而是象征。”这幅沈周《水墨牡丹》是为好友庆云庵高僧西莲上人所作。内容吉祥寓意喜庆,以水墨表现不着色牡丹实属沈周画作中罕见。观其佳作可谓心旷神怡,画内功夫及笔墨的控制和画外的学养是一般名家很难企及的,沈周把墨分五色的表现技巧和人文理念推向了极致。画上明确记载了画的拥有者和画家的亲密情谊,在画的右上角第一次题跋为弘治辛酉年,时隔八年后,画家又与西莲上人相聚,畅饮于甲子三月四日,二次题跋。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当时的情境下,真情抒怀,对生活、事物,对艺术、鲜花和美酒等等进行了长篇论述,感欢之余,情理之中有诗有意该作品流传至今,品相绝好,与在寺庙里宝藏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也正因为于此,该画才保存的如此之好,虽经历数百年战乱和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没有一般古画常见的雨漏痕、破毛边、褶皱之类的破损情况,尺幅也超大。弘治辛酉年,沈周来到了庆云庵观赏牡丹。沈周入城常宿于此,或于此作画,或约友人观赏牡丹。此时沈周隐逸生活比较清闲安逸。因为,长子沈云鸿从成化七年(1471)开始到其弘治十五年(1502),承担起家庭的重务,沈周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摆脱出来,“日事笔砚、寄谈笑,一不问其家”。这是沈周心情最为开朗舒适的阶段,也是其艺术创作精力最旺盛的三十年。并且,从题跋可以看出此次出行沈周的心情也是比较愉快的,他已经六年没有观赏过庆云庵的牡丹,在去往松陵之前庵内的牡丹含苞待放,等他次日傍晚回到庆云庵时,牡丹已完全绽放。沈周好像见到久违的朋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秉烛酌酒赏花,并吟诗作画。显然,沈周画中的牡丹不再是富贵的象征,而是运用水墨的方式,通过层层叠叠“生楼台”的生机勃勃的“花满开”来传递此时心中的愉悦之情。
专场名称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拍卖日期 :
2015-07-29 13:00
拍 卖 会 :
中鸿信国际2015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