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6 朱熹 行书手札一通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836 朱熹 行书手札一通 / 手札
作者 :
朱熹
访问量 :
2435
创作年代 :
暂无
类 别 :
规 格 :
--
估 价 :
1000000 - 1200000
成 交 价 :
著录 :
款识 :
熹再拜上闻。
钤印 :
鉴藏印:廷美、吴廷书画之印、吴廷之印
备注 :
镜心纸本朱熹 行书手札一通ZHU XI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屡、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瞻, 超逸绝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兴圭壁。”朱熹的传世法书现存于各大博物馆中的计有以下数种:《行草书诗札》南京博物院藏。《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向往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四书注稿》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翰文稿卷》辽宁省博物馆藏。《论语集注残稿》日本藏。《致彦修少府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易系辞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致程允夫书》辽宁省博物馆藏。《赐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深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卜筑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藏于私家的朱熹墨迹则更为稀有,对于这样一位大儒来说,自然一种遗憾,而此次展现的这件朱熹手札,也显得更为贵重。此手札全文试释如下:熹僭易拜问,德门庆聚,恭惟均介多祉,诸郎学士侍学有休,儿辈谨附起居之问,无以伴书。茶两笔,附浼小笔颇佳,大者乃食茶耳,闽中有委,幸不外。熹再拜上问。推测其背景,当时朱熹写给一位朋友的短信,除了问候起居外,另附赠了一些茶具。“笔”古同“簏”,指竹箱或小匣。食茶,是宋时对日常所饮茶叶的称呼。《宋史·食货志下六》:“诸路监司、州郡公使食茶禁私买,听依商旅买引。”在宋人遗留下来的书札中,许多关于饮茶,比如苏轼的《一夜帖》,便提到了以团茶馈赠友人之事,由此可见将茶作为礼物是在宋代士大夫阶层较为流行的事情。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 运转沉着,入笔藏锋,绝无狂躁之迹,一如其为学为人。朱熹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 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就是说,书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笔墨才能表 现出自然的意态。 明代王世贞《震泽集》 中说:“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 撑”。 陆简题朱熹《朱子城南唱和诗帖》 :“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 未易比数”。 宋文天祥跋朱熹《蓬户手卷》云:“前人论书谓真卿书有忠臣骨,今观文公之用笔斯言为不谬矣”。 明祝允明跋朱熹《蓬户手卷》:“晦昂先生精忠古节,博雅明古,为世之贤,表明千古,然对书法尤为神妙, 固平生亦书无几,故后世见者鲜矣”。备注:刘珏、吴廷旧藏。刘珏(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江苏苏州人。正统三年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嗜书画,精鉴定,与当时书画名家往来密切。吴廷(明),又名吴国廷,字用卿,号江村,室名余清斋,万历年间徽州书画鉴藏大家。26*20cm
专场名称 :
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拍卖日期 :
2015-12-04 21:0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