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9 王道源 武汉长江大桥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059 王道源 武汉长江大桥 / 布面油画
作者 :
王道源
访问量 :
2702
创作年代 :
1953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72.5×59cm
估 价 :
700000 - 900000
成 交 价 :
著录 :
展览:“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东,2011年王道源是中国20世纪早期艺术家中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的艺术和人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从一个两度迎娶日本夫人、视日本如第二故乡的“东瀛通”,到共赴国难、毅然加入对日谍报组织的爱国者;从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优”,到中国现代美术的开路人;从一个“不谙时务”的都市闲逛者,到影响一代“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主要成员的一代宗师;从备受礼遇的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到遍尝世态炎凉的流浪汉和政治犯。世变困厄之中,王道源以一介画人自尊,持守着傲骨独立的本色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展览:“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东,2011年王道源是中国20世纪早期艺术家中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的艺术和人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从一个两度迎娶日本夫人、视日本如第二故乡的“东瀛通”,到共赴国难、毅然加入对日谍报组织的爱国者;从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优”,到中国现代美术的开路人;从一个“不谙时务”的都市闲逛者,到影响一代“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主要成员的一代宗师;从备受礼遇的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到遍尝世态炎凉的流浪汉和政治犯。世变困厄之中,王道源以一介画人自尊,持守着傲骨独立的本色人格。王道源1916年承父命赴日本攻读工科。留日期间,他的兴趣转向现代戏剧与美术,于1920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从师于洋画家藤岛武二。1923年起,王道源往返于东京、上海之间,历任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上海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大学、中国文艺学院等校教师。1928年,王道源在东京与倪贻德等人组织了中国留日美术研究会,研习西画之余,更倾心于戏剧表演,以精湛幽默的表演风格着称,成为一时佳话。1930年,王道源转战画坛,在上海江湾独力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聘请陈抱一为西画科主任,倪贻德、谭抒真等人担任导师,美术之外,还引入音乐、图案设计等课程,以自由开放的人文理念引领现代艺术之风气。在左翼文艺界以政治意识形态席卷而来之际,王道源与同人们却选择了自由主义路线,放眼世界现代艺坛,在上海艺专酿成了一种“比较沉着而纯粹的艺术学风”(陈抱一语)。该校不仅是1930年代初期中日现代艺术家交流的枢纽,也因此成为洋画运动的大本营,193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前卫美术团体—“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其主力成员多出自这所学校。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骤起,上海艺专在日军的密集轰炸中化为灰烬。教育事业遭受挫折的王道源此后担任中央通讯社驻上海、东京特约记者,1935年应聘于中国驻日大使馆,担任对日问题研究员,开始了前后长达10年的秘密特工生涯。抗战爆发后,王道源受命供职于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上海、南京、香港、澳门等地从事对日谍报工作,其间备尝牢狱流离之苦。1948年,王道源重执艺业,在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西洋画教授。建国初期,王道源任教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部,以前辈画家的身份,与一众青年教师投身于新时代的美术创作,赢得广泛尊重。建国之后,在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中,性格狷介的王道源一步步走向了厄运的深渊,1958年他被划为极右分子,送往湖北沙洋农场劳动改造,1960年病逝于该农场。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艺术踪迹和人格风范也随着逝者的人间蒸发而依稀莫辨了。此幅《武汉长江大桥》场面宏大,概括精炼,是王道源极少的大场景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幅。画面中,欧洲古典主义的透视与造型及其精准,色彩具有印象派的光感,画家游刃有余的驾驭大场面的同时细节的描述恰到好处,是王道源存世不多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油画之一。灰黯中的狂飙—二十世纪广东绘画一斑广东是近世西学东渐的前站、近代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以粤籍杰出人物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广东文化精神,既凝聚了广东文化自我变革的力量,同时,也对整体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和驱动力。20世纪前半期的广东绘画,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情境中,开始其从传统形态向近代—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晚清新学、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我们民族在20世纪前半期所经历的各种重大事件及其生死存亡的历史命运,理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落下了清晰的交光互影。换言之,20世纪前半期广东绘画的变革,并非纯粹的“语言”或“技术”变革,它是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在变动的世界中,以清醒的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意识为契机的自我蜕变。—李伟铭这一板块共选择了王道源、符罗飞、方人定、梁锡鸿、杨秋人、谭华牧、余本、黄笃维、杨讷维、黄新波等活跃于广东地区并对中国早期西画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很多鲜为人知,是旧中国的“前卫派”又是新中国的“失踪者”。而特别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征集作品的时间不足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困难,有许多曾在这一时期的广东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作品未能入选,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就广东而论,20世纪前50年到日本学习美术的人数在所有到国外学习美术的总人数中占首位。仅是东京日本美术学校,从1905到1947年,在这里注册入学的中国留学生达133人之多,其中广东籍的30人,占总数的22.5%。在与日本结下不解之缘的艺术家王道源、梁锡鸿、谭华牧、方人定、黄新波的艺术中,构成作品的写实主义特质显然主要来自在日本获得的经验,而传达的意义与内涵还是对本土的现实感受。王道源《武汉长江大桥》中的绘画功底超群,是王道源作品中表现宏大场面的最精彩之作。梁锡鸿1975年创作的的《广州风光》大胆以黑色为主调,与当时中国主流美术大异其趣,画风完全体现了巴黎派风貌,表达出了一个醉心于现代艺术理想却颠踬于坎坷人生的边缘知识分子的寄情与喟叹,可谓艺术家晚期最震撼心灵之作。谭华牧与方人定都受教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前者风格介乎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之间,后者是中国新人物画的开山之人,他们都在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符罗飞是第一个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人(1936年,第20届),是广东现代画坛上一名具有天才气质的艺术家。香港“人间画会”第一任会长。在意大利留学期间,符罗飞声名鹊起,蜚声欧陆画坛,被意大利评论家誉为“罕见的心灵画家”。1938年香港《大公报》头版刊登了符罗飞香港画展的海报,蔡元培专门为其撰文。他的作品及其大胆粗放,使人颤栗,激愤,被评论为“严肃的控诉的史诗”。在此次梳理中,杨秋人、余本、黄笃维、杨讷维等人的艺术也同样各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番释出的广东地区艺术家都不同程度的违背了那些过时的传统教条, 坚持个人特色的艺术道路,在灰黯跌宕的政治背景中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瑰宝,历史绝对有权利要求我们对这些先驱者保持足够的敬意。广东现代美术史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枝蔓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对广东西画艺术的挖掘如今只是刚刚开始,希望这个在近代中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地区能逐渐进入所有人的视野。
专场名称 :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拍卖日期 :
2015-12-04 13: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