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13世纪 西藏 黄财神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0220 13世纪 西藏 黄财神 / 合金铜
作者 :
访问量 :
3046
创作年代 :
13世纪
类 别 :
规 格 :
高:23.7cm
估 价 :
2000000 - 2200000
成 交 价 :
6325000
著录 :
           北部怙主具宝藏 护财夜叉众中尊                    ——元代藏西风格黄财神像欣赏    在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中,财神信仰无疑是一个十分突出而有趣的现象。不仅有众多名目纷繁的专职财神,如黄财神、白财神、黑财神、红财神、绿财神、象鼻财神、财宝天王、财续母等,而且还有大量兼职的财神,如大黑天、妙音天母等;同时这些财神都有它们的艺术形象,造型奇特,形态各异,形成了藏传佛教艺术中一类重要的神像体系,构成了藏传佛教寺庙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以世间众生喜好的财宝,勾招其兴趣和欲望,然后将众生引向佛法解脱的大道,充分体现了佛教入世度生的慈悲情怀,展现了佛教因机施教、开佛知见的权巧方便。在众多的各路财神中,最为常见的当推黄财神,他不仅居于诸财神之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西藏财神的总代表。    黄财神又名黄布禄金刚,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崇奉的“五姓财神”之一,掌诸财富宝库,为北方司财众神之首;因其身体呈黄色,所以俗称黄财神。据说他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施财天,印度梵语称“俱毗罗”,在古印度诗集《玛哈帕腊达》等书中专门有他司财的记载,说他住在吉罗婆山上,相貌奇丑,有三条腿、八颗牙、一只眼。后来被佛教吸收,被赋予了新的履历和护世职能,成为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据佛经记载,他住在须弥山北面的黄晶埵,受佛陀付嘱,在未来邪见王毁灭佛法时,将出世护持佛教。因其恒常守护在佛陀身旁,听闻佛法较多,所以得名多闻天王。在汉传佛教中,我们常常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多闻天王的单独崇拜,而其原来“施财天”的身份和职能却鲜为人知。但在藏传佛教里,多闻天王和施财天则同时受到崇拜,他们都有司财的功能,艺术形象也都具有财神的特征,而且施财天的信奉较之多闻天王更加普遍,其心咒“嗡、藏巴拉、乍念乍耶、梭哈”,广为藏地民众熟悉,朝暮讽诵,千古不易。据说持诵此咒,无有愁苦忧恼,衣食财宝具足,多闻聪慧,无病长寿。功德不可思议。    此像表现的就是一尊典型的藏传佛教崇奉的黄财神。财神头戴花冠,中央花瓣呈半月形,头顶束葫芦状大发髻,髻顶饰火焰宝珠,余发结成发辫垂于两肩,耳际有扇形冠结横出,耳下垂圆环。面形丰圆,扁鼻阔嘴,双眉呈倒八字形上竖,眉间有圆形白毫,双目圆鼓,相貌凶忿。躯体肥胖,下腹圆鼓,四肢短粗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下身着长裙,手腕、臂和足部戴有钏镯,全身还挂有一条大花环,从两肩垂至下腹部。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踩莲花,左手握吐宝鼠鼬,右手握桃形宝珠。莲座宽大,平面呈梯子形,施有双层莲瓣。莲瓣宽肥硕大,光素无纹,头部向上微微卷曲,极富韵味。莲座上下边沿饰有联珠纹,联珠粗硕,形制古朴大方,其中下沿联珠紧贴底部,形成所谓的“落地珠”,别有意趣。莲座底部有封盖,采取包底法固定,显示其装藏完好无损。以合金铜铸造,胎体轻薄,表面呈淡褐色,光润油亮;通身不施金,仅面部施以泥金;全身多处如项圈、长链、钏镯和双眼嵌银或红铜。整体做工精巧别致,繁复讲究,保持了早期藏西造像的工艺特点。    此像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其左手所抱的鼠鼬,它是此像的形象标识,也是所有财神像共有的特征。那么,鼠鼬与财宝有什么关系呢?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只有一些推测性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凡是财宝都藏于深山密林之中,财宝周围往往有蟒蛇守护,人类一般不容易知道蟒蛇的所在,也很难接近蟒蛇,而鼠鼬对蟒蛇的行踪就非常灵敏,而且还不惧怕蟒蛇,能够制伏蟒蛇,因此古人探宝时一般都以鼠鼬作为向导。基于鼠鼬在探宝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古印度人将它作为财宝的象征。再一种说法认为,与古印度“蚂蚁掘金”的故事有关。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沙漠和戈壁中,生活着一种名为蚂蚁的动物。这种动物擅长挖洞,它们挖洞时习惯将沙土抛到地面,而它们抛出的沙土中含有大量的黄金,古印度人到沙漠里寻找黄金一般就是从蚂蚁掘出的沙土中获得。这种名为蚂蚁的动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至今说法不一,但一般比较倾向于鼠鼬。于是鼠鼬与财神便有了密切的关系,鼠鼬成了财宝的象征。    同时,此像的时代与风格也值得我们注意。它是13至14世纪流行于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造像风格,在后藏地区也有其明显影响。与11至12世纪藏西造像相比,其风格大异其趣、大为不同,展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原因是在13至14世纪时,克什米尔艺术已退出历史舞台,影响西藏佛教艺术的域外风格只剩尼泊尔一支,尼泊尔艺术近乎垄断式地影响着西藏各个地区,也包括西藏西部,从而使西藏各个地区的造像都展现出尼泊尔艺术风貌。然而,尽管如此,此像仍然保留了前期造像的审美和工艺特点,其中造像的花冠、璎珞、钏镯等装饰样式,造型粗犷,风格质朴,明显保留了藏西地区的传统审美特点;而造像材质、眼睛嵌银、周身装饰嵌银或红铜等工艺,也沿袭了早期造像的工艺传统。因此可以说,此像风格是尼泊尔艺术与藏西审美和工艺的融合,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又具有地方特色;它与同一时期的萨迦寺造像、夏鲁寺造像和丹萨替寺造像具有共同的时代特点,都受到了尼泊尔艺术的影响,而又不同于它们任何一种造像风格,原因是融入了该地特有的审美和工艺元素。对于这一造像风格,近年国内佛像市场和收藏界普遍将其确定为“拉达克风格”或“拉达克造像”,明显将其产地定为拉达克地区。笔者不知其依据何在,但认为这一观点实难成立。因为拉达克是一个较小的地方,历史上曾建有一小国,后被古格王朝统一,其独立地位和影响仅限于11世纪初。而在11世纪至元朝统一西藏的数个世纪,拉达克已不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艺术地位,自然也不能以小盖大,涵盖时空上与其不相匹配的元代藏西造像风格。   最后,还需阐明一点,那就是藏传佛教推出众多的财神,并非鼓励人们去追求财富,满足个人享乐,而是引导人们通过积累资财,更好地修学佛法,饶益众生。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修学佛法首先要修长寿本尊法,如修白度母或无量寿佛等;继而修增长智慧之法,如修妙音佛母或文殊菩萨法门等;增长了寿命和智慧后,便需修财神法门,如修财续母或赞巴拉法门等。就像修财神不是为了个人享乐一样,修延寿法也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确保有足够长的寿命来修学佛法。不妨引一段西藏大德关于修学黄财神法门的开示:“众生穷苦,福报过少,难以安心修法。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如此可积累资粮,为安心顺利修法扫除福报不足之障碍。故修此法门,当发无上菩提心,发愿救度一切众生于贫困,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吝啬悭贪,否则易招护法降罪。”由此不难明了财神信仰的真正和深刻意义,即对待财富不是以蓄积和享用为目的,而是用以实现一切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在当今社会,应当说这种观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传扬。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专场名称 :
藏传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日期 :
2016-04-16 19:00
拍 卖 会 :
四川君庭2016首届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四川君庭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