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6 吕斯百 母亲像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826 吕斯百 母亲像 / 布面油画
作者 :
吕斯百
访问量 :
2274
创作年代 :
1948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81×65cm
估 价 :
4200000 - 5200000
成 交 价 :
4830000
著录 :
《吕斯百绘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P54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展览:1.吕斯百油画展,南京·上海·沈阳,1961年2.纪念吕斯百先生画展,北京·南京·兰州,1987-1988年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反哺之孝,留乎形容:吕斯百《母亲像》Mother's Dedication and Son's Giving母亲是孕育生命的载体,是情感之归宿,无论古今、阶层,人们对母亲至真至善的情怀不会改变。之于艺术家,母亲是他们津津乐道所描绘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母亲形象。古典派之优雅高贵,印象派之甜美浪漫,写实派之朴实慈祥,无不诠释着母亲在孕育、抚养、教导过程中对子女的慈爱、包容与呵护等无私的人间大爱。1947年8月,吕斯百受到学生运动风潮的直接冲击,内心感到莫名的伤害,在提出辞职,校方未允的一年中,依然专心教学。一年后,吕斯百获准休假,结束了在中央大学艺术系长达十四年的教学历程,淡出了艺术界显要位置。同年,他为自己年逾古稀的母亲绘制了这幅肖像。内韧:艺术家的母亲关于艺术家母亲的资料,所记甚少,仅可从江苏省档案馆所存吕斯百先生自传体文字及家属口中窥得一二。母亲有一个很朴实的名字唐大妹,1877年出生于一户佃农家庭,桃李年华嫁给担任小学教员的吕斯百的父亲,育有两子一女。那时的家里无田地房屋,家境贫寒,吕父出外谋事常常易地教书,即便如此,依然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孩子读书,吕母日以继夜,辛勤劳动,养蚕、纺织,不足再借贷款补给。在吕斯百的回忆中还提及“母亲提醒我,若要书包翻身只有刻苦一道,我牢记在心。我有弟一妹一,我们求学时期都知道刻苦耐劳,完全出于母亲的感召。”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大体勾勒出一个“出身平凡,未受过太多教育,但知书达理,坚韧朴实”的母亲形象。亦可知,在吕斯百早年求学经历中,母亲对他是影响至深的。成像:艺术家画中的《母亲》《母亲像》创作于1948年,长81cm宽65cm,布面油画,画面左上为标志性的“斯百”签名,无背签。白驹过隙,母亲此时已经七十又一,吕斯百用写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母亲。画中的母亲,面容安详,身着青灰色布衣,肃穆慈祥,端坐于藤椅之上。吕斯百精心安排,严谨描绘,运用流畅的线条,清雅的着色,简洁的构图,恰如其分的反应了母亲的朴实形象。吕斯百是徐悲鸿回国任教后最早推荐出国留学的学生,1928年赴法国,先后毕业于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六年后(即1934年),在徐悲鸿最需要的时候,吕斯百与欧游巡展的徐悲鸿、蒋碧微夫妇同船归国,回母校任教,成为徐悲鸿办学的得力助手。客观地看,吕斯百由于留学法国且对写实主义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一生作品的绘画风格和技法样式中并无多少徐悲鸿的风貌,然而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和苦读书精神却是植根于吕斯百的内心世界。在中央大学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身体力行、矢志不渝的推动和发展徐悲鸿写实油画体系。除了写实的语言,从《母亲像》中,可见夏凡纳柔和宁静之风的痕迹。夏凡纳是一位对吕斯百生活和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我们在上学去的早晨常谈论到这位画家,斯百爱他有诗意的画面,斯百爱他能将里昂阴湿雨天的水洼变作天国乐园的莲池,那种富于想象力的头脑。”(常书鸿语)选择夏凡纳为师承对象是吕斯百与众多留法中国学生的不同之处,出于吕斯百心底里乡土情感对夏凡纳画面诗意的共鸣。这种影响奠定了吕斯百日后写实主义作风中的诗意品质。溯源:肖像画的传统与溢于言表的爱肖像画在中西都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以实用为开端。从最开始作为统治阶级的教化工具,发展成为真人写貌留影之用。之后,相机的出现,肖像画“肖似”的实用功能被摄影所取代,变成艺术家一种追求人性与自我的创作媒介。中国传统中,肖像画叫写照、传神或写真,清代的沈宗赛在其《芥舟学画编》中说:“画法门类众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中国传统肖像画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的一系列盛衰演变的历史过程,形成“以形写神”,写生、写真与目识心记相结合的肖像画艺术体系,建构了具有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的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从顾恺之到任伯年,历代艺术家精心创作了众多肖像画经典代表作品。肖像画也从“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演化而成“留乎形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怡人性情的艺术欣赏功能。回到吕斯百《母亲像》,创作此件作品的前一年,即1947年8月,请辞系主任未获允的吕斯百去庐山写生,创作了《庐山秋色》,此作与塞尚《圣•维克多山的大松树》如出一辙,在旷野山间,吕斯百远离了人事纠缠,回避着他最拿不准的谁是谁非问题。他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并且表现出在艺术风格上对塞尚的出人意料的“回顾”。可以看到吕斯百对塞尚有意的承传。在学术研究中,一般将这次“回顾”,看做是吕斯百“纯艺术”心境氛围在其心中再度形成的转折点。如此背景下,吕斯百创作了《母亲像》,画中的母亲以正面示人,坐在对面正在细心涂抹的正是她的儿子,母亲眼中似乎闪烁着泪光。时光荏苒,茹苦一生,是否因为孩子的反哺而感动?抑或,人世艰难,为历经艰辛的孩子担忧而动容?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吕斯百,在复杂的时事中,失意淡出,还能够和母亲共处一个如此祥和的空间中,绝对是最大的宽慰。看着面前的母亲,时光染白了她的头发,让她满脸皱纹,身材变得臃肿,手指也因常年的辛苦劳动而变形粗大。但这又如何呢?这是给予他生命与力量的母亲,他或许还能记起蹒跚学步时,母亲那有力的双手;他或许还能记起调皮任性时,母亲那坚毅的表情。于此,《母亲》不仅是单纯的存照写真,亦是吕斯百对母亲赤诚浓烈的感恩情,更是吕斯百结束中大十四年教学生涯后,对开启新一段人生的希望和决心。流传:之后的故事《母亲像》于1948年创作完成之后,参加了所有吕斯百的展览。吕母于1963年以86岁高龄去世,作品成绝唱。此时的吕斯百身陷囹圄,随后,他经历了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吕斯百学生回忆文章中,可以清晰可见吕斯百承受着莫大的委屈,住所被没收,包括这件《母亲》在内的多件作品只能寄存到学校中,更让其难以认同的是他几十年极大努力的美术教育实践,结果会是罪过,为此他迟迟“不能回到人民队伍”。然后他又必须接受指责,尤其是将自己那些美好的办学理想也当做错误去批判,这是他内心深处压抑和郁闷的真正原因。母亲去世十年后的一天,从北京来了两位专案调查人员到吕斯百家中,调查一位雕塑家的问题,调查的方式违背政策,对吕斯百有很大刺激,使他刚刚平静的生活又起波澜。吕斯百挨不过寒冷,他看不到春天还会来临。1973年1月14日,入夜,他盲目地在街头苦踱一圈之后,在家中自尽,了结了心中的委屈、恩怨,结束了坎坷的一生,享年68岁。吕斯百突然离世,学校将其作品全数封存。随后的年月中,校方与家属协商后,退回这件意义非凡的《母亲》,其余作品全部收入学校,永久珍藏。吕斯百一生多坎坷,大半生的行政事务工作让他琐事缠身,人事关系中的难摆平衡也使他屡遭误会。然而,人们很少听到他的抱怨和解释。最让人敬佩的是他未让灰色的情绪沾染到他的画面上,没有忧伤的画面境界使人感动。他毕生的作品都充满爱意,使人愉悦。他真正是那种在追求与表现美好事物时就忘却了一切私已烦恼的人,是真正的艺术家。诚如王国维所言,“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已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粹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如果时空能够穿越,回到那一个瞬间,母子相对而坐,其乐融融,或许是母与子之间最美好的记忆吧。
专场名称 :
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日期 :
2016-06-06 19: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