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4 方君璧 卫月朗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824 方君璧 卫月朗 / 布面油画
作者 :
方君璧
访问量 :
2655
创作年代 :
1925年作
类 别 :
规 格 :
92×73.2cm
估 价 :
7000000 - 9000000
成 交 价 :
5807500
著录 :
1.《赛努奇博物馆方君璧回顾展》,赛努奇博物馆,法国,1984年,封面2.《方君璧作品回顾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78年,P313.《颉颃楼:方君璧夫妇藏传统及现代中国绘画和书法集》,Baur 东方美术馆,日内瓦,2002年,P57
款识 :
钤印 :
备注 :
展览:1.方君璧个展,上海、东京、京都、香港、台北,1948-1966年2.方君璧作品回顾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78年3.方君璧回顾展,赛努奇博物馆,法国巴黎,1984年4.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藏展,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梅令人高,佛喻本心:方君璧《卫月朗》落叶满空山:成就斐然的艺术旅程方君璧,被誉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和孙多慈),1898年生于福建福州一个方姓的世家大族之中。较之一般家庭的女孩子,方君璧无疑是幸运的。自小良好的家庭条件培养了其知性、优雅的闺秀之气,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家庭氛围则使其更轻易地挣脱封建旧传统对女性的禁锢,也滋养着她在初涉艺坛后自觉地摸索出一条融合中西的艺术探索之路。1912年豆蔻之年的方君璧随胞姐方君瑛等留学法国,定居华人聚集之地蒙塔奇(Montargis)城。在寄宿学校学习法文课程之余,有幸得到蔡元培、汪精卫二位先生的教导,先生们身后的中文诗词修养使其受益良多。目前尚不知在赴法之前,方君璧是否已对绘画产生兴趣,但20世纪初法国浓郁的艺术氛围却着实滋养了她对绘画的热爱,1917年进入波尔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可视为其艺术生涯之肇端。1924年,携《吹笛女》在《LES•ANNALES》杂志刊为封面,《巴黎妇女画报》被誉其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1925年,留学13年后,受广州大学和执信学校聘请,方君璧回国执教。《卫月朗》正是回国期间所作。作品多次出现在其不同时期的重要展览中;在1948年至1966年期间,先后选入在上海、东京、京都、香港、台北等地举办的方君璧个展;1984年在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回顾展”中,更是登上了宣传画册的封面。此外。还出现在2002年于瑞士日内瓦Baur东方美术馆举办的“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臧展”中。水流花开:《卫月朗》中的世相之心陈夫人(卫月朗)为南洋首富陈耕基之妻、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母亲。陈璧君在《我的母亲卫月朗》中曾言:“吾母则年近古稀鬓尽白,幸题尚清健,而皈依佛理,老而弥笃……”由文中所署1935年近古稀可知,1925年时其已近花甲。且看画中。作品人物的描述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圣贤造像的表现模式。陈夫人气定神闲,经卷半握,佛珠入心。54粒佛珠喻菩萨修行过程之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四善根的五十四阶位,以合《华严经》中菩萨修学之阶梯。以十信之修来表现,则喻其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直入无他无自的真如法界。画中香炉焚香袅袅升起,盘旋腾空。佛语有云:戒香自心中,自心不乱为定香。戒定真香,则不随顺风、逆风而变。一折枝腊梅探入其中,迎香自开。旁观此景,仿若沉浸在一片空寂清净之中。佛结有缘人。1907年,孙中山先生携汪精卫大等人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结识了卫月朗、陈璧君母女。陈璧君在《我的母亲卫月朗中》言:“加入中国同盟会……而吾母乃欣然,竟携余复至新加坡谒总理,且毅然加盟焉。”盖其缘由,皆因陈夫人对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理想之认同。民国者,由国民平等以参政;地权者,国民平等以享之。陈老夫人的佛缘正源于其一颗平等无差别的明白之心。她不但把首饰全拿出来捐与同盟会,自己也加入了槟郎屿同盟分会,后来还竭力为革命提供物质之需。清人涨潮在《幽梦影》里曾有“梅令人高”之语。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佛有以花喻本心之清净,称“心华”,“心华开敷”示豁然大悟之意;智能开解,如花盛开,故称“觉华”。有宋一代,净土信仰以梅花意象为载体广泛传播,社会上崇尚洁净风气进一步促成了梅花特定的人格化意蕴。“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妙湛比丘尼寻春不得,偶见园中梅花绽放,恍然觉悟春天已在枝头上!认识自己本自具有的佛性,就不会心外求法。方君璧头一次见陈老夫人正值辛亥武昌起义(1911)之时,当时她从汉口乘船到上海,进其屋,见一大瓶盛开的腊梅。闻到腊梅的清香,另尚处年幼的君壁难以忘怀。十多年后,有缘为陈老夫人画像(1925),其有意或无意的画了一只腊梅在老太太身后。画中的卫月朗,气定神闲,背后梅花如雪,一如佛心之花灿然绽放。相由心生。在其通过画作表达对陈老夫人尊爱之情的同时,也把方君璧自己的佛学修养体现了出来。1957年移居美国后,其与日本曹洞宗禅师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4-1971)结下深厚友谊。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秋拍中即有一幅方君璧为其所作的《省过夜焚香》。画中表现的正是手持经书,面含微笑,身披黑色衣袍的铃木禅师。其身前炉中香烟正升腾而起。画作与《卫月朗》酷似,只是在视角上不同,《卫月朗》表现的事正面,而《省过夜焚香》表现的是侧面。万古长空:方君璧绘画的内蕴美在《卫月朗》中,方君璧使用了人们熟知的稳固、静态的金字塔构图,而背景中一只腊梅探入画面四分之三处暗合了黄金比例的使用手法。此外,从人物脸部、手中的经卷到身旁的香炉的明暗处理以及光影使用都体现着艺术家对西方造型技巧的精准把握。在处理方式上,面部刻画细致入微,环翡翠镯、半握经卷的左手以及拇指微扣波动念珠的右手更是以细微笔触精准的塑造其结构;与之相对,粗麻单色右祍长袄的质感刻画以及手肘衣领处的褶皱处理则毫不拖泥带水,大色块笔触快速、流畅。在空间塑造上,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自双手到身后的体块,由右手边的香炉以及身后的折枝腊梅与人物的前后关系清晰的营造出深景的效果。《卫月朗》无论图式架构还是造型技巧都是方君璧学院派写实手法的典型表现,但其画面所营造的意象与氛围却在体现着东方意趣。画面近景以西画常用的块画造型来塑造人物情态,背景则以流畅的线条来勾勒折枝腊梅,再加上盘旋其中的香气充溢所产生的气息流动的空间意象,前后对比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中西艺术在着力之处的不同魅力,方君璧在观察客观自然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觉地创造,即借助西方素面写实性表现的“新的血液”来加强“中国艺术的身体”,并消化之、融合之,且“不能让这新血液把我们变成外国人,我们要保持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国民性”。(见《为什么我要画我这一种画———方君璧谈水彩水墨创作》)值得注意的是,以《卫月朗》《恂恂》等肖像画为代表,方君璧画了很多人物,但共同的特点是其画作中没有西方女人的身影,全是眉舒目慈、带有佛像的温婉中国女子,典雅漂亮、嘴角带有浅浅的微笑。在油画坚实的造型技巧之下,将中国画中独有的飘逸、超脱与抽象的微妙气韵表现了出来,可谓在“西画重逼真、中国重神韵”间取得了统一。完成《卫月朗》等作品后,1926年方君璧再度赴法,在时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校长博纳尔教授的画室接受其指导。两年的画室进修,进一步锤炼了画艺。1930年,方君璧与夫君曾仲鸣回国,追寻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二位先生,尝试以西画技法改革中国画,并开始笔墨画创作。与1925年这幅《卫月朗》相较,在1943年创作的同名作品《陈夫人》中,艺术家在纸上进行水墨、色彩创作,体现出水墨在提高轮廓功能的光影效果上巨大的自由性。艺术家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着力表现陈老夫人(卫月朗)的脸部,而身上的织物则只是被轻轻的勾勒,类似的技术其实在1925年的《卫月朗》中已经有所表现。这幅作品体现出方君璧在高氏兄弟指导下的新探索,并说明她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超越自然主义的精确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物。故而,蔡元培先生为其三色版《方君璧画集》所撰序文中称赞道:“籍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就《卫月朗》而言,无论技法的表现还是意境的营造,在方君璧的油画作品中都可称最上乘之作,是她一生艺术成就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幅作品中,已可窥见艺术家在后来借笔墨画创作以融合中西画法的风格转向之一斑;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再一次佐证了方君璧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最早拓荒者和一代大师的重要地位。
专场名称 :
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日期 :
2016-06-06 19: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6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