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8 林风眠 黄玫瑰

点击查看高清图
图 录 号 :2038 林风眠 黄玫瑰 / 纸本彩墨
作者 :
林风眠
访问量 :
2690
创作年代 :
1970年代作
类 别 :
规 格 :
65×65cm
估 价 :
1800000 - 2200000
成 交 价 :
2070000
著录 :
款识 :
签名:林风眠钤印:林风眠印
钤印 :
林风眠印
备注 :
林风眠是一卷书,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在这里面,可以读到中国美术百年发展的艰难历程;可以读到中西文化融合的深重讯息;可以读到命运的乖戾和人性的磨难;可以读到先行者经历的风暴和生命的顽强;还可以读到每个观者自身真实本性被轻轻拨动的颤音。毋庸置疑,在20世纪初艺术先行者的行列中,林风眠是最具开拓精神的一个。他抱定“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的决心,用热血的激情呼号和倾心工作,指明了一条既不是东方传统式,又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的“中西调和”的东方新兴艺术之路。其中,将静物画题材引入中国画创作之中,是林风眠实践调和东西艺术观点的最好体现。他的静物画创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由此可通过对其静物画风格演变的梳理,管窥林风眠改革中国画的探索历程。几何分割与水墨淡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颠沛流离八年之久的国立艺专和林风眠终于可以回到他们魂牵梦绕的西子湖畔。同年林风眠再次主持了“林风眠画室”,延聘苏天赐为助教,过上战前那种闲适的生活。他玉泉别墅周围的孤山、龙井、灵隐、三台山景色清幽淡雅、舒适宜人,与友人漫步闲聊与其间,别有一番“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非常契合他此时的心境,这些地方的风景也成为他作品的主题。对于此时期林风眠静物画创作风格的文字记载较为丰富,翁祖亮谈到林风眠40年代的一些静物画作品,从塞尚到立体派之间汲取营养组合自我,不同弧形的器皿和不同方形的台面与窗格,在对比与分割中组合成紧密的整体结构。苏天赐也曾回忆说,1947-1948年间,林先生被解聘,在家中画画,有不少粗笔勾勒的静物画就是在这时期画的。白色的引入与光的发现1956年,林风眠的家人前往巴西定居,只剩他一个人在上海南昌路独居。独居并不能压垮林风眠,他是个善于品味生活、自得其乐的人,能在细微与不经意之中体会美的存在,“他喜欢画花、风景,他认为比较有把握。多年来在阳台上自己安装了一个小玻璃花房,仙人掌、虎刺、热带兰、兔子花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图画上,他爱花草,每天为花草浇水。”此时期,他的静物画创作最大的转变是画面中引入水粉,特别是白色颜料,传统中国画创作中,天空、空间或画面需要透气的地方,往往以留白来表现,艳丽的色彩特别是白色在水墨画创作中是很少出现的,林风眠40年代后期的静物画作品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水墨画创作面貌,没有或少量加入白色的地方,50年代随着白色颜料使用分量的增加,这种留白逐渐减少。温润写实的水彩1960年,林风眠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对于林风眠的关注与林风眠对于社会的关注同时增长,社会的认同也使画家的内心倾向于平静,作品倾向于和谐与写实。此时,他创作了一批以水彩为主的作品。50年代画面上经常使用的白色被水或留白所取代,此时对画面空间的几何分割不再是林风眠最关注的问题,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并置也难以见到,他开始追求一种整体的和谐,一切突兀、抢眼的成份都被剔除出画面。六十年代,林风眠生活的安定在他的静物画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直到六十年代后期,受到文革冲击,他的静物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黄玫瑰》从1977年定居香港到逝世,林风眠绘画作品的价值在国际国内重新得到重视,已近不惑之年的林风眠在静物画创作中主要延续之前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部分留在了香港以及他曾经办过画展的台湾、日本、法国等地的买家手中。《黄玫瑰》作于七十年代,即是林风眠此期的作品。画中以花瓶置在窗前的构图,充分表达他的艺术思想。黄色的花朵和阳光互相呼应,在浓墨渲染的黑色背景映衬下更加突出。而在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的背后,则是对美与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
专场名称 :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拍卖日期 :
2015-12-04 13:30
拍 卖 会 :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声 明 :
*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本网不对其艺术品的真伪及价值负责。